中国肖像权法律解读及行动路线图_我国对肖像权的规定

中国公民肖像权保护指南
第一部分 肖像权的基本认识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照片和形象。这些形象不能随便被别人使用。我国法律专门保护这种权利,叫做肖像权。它和我们的姓名权、隐私权一样重要,属于基本人身权利。
法律主要从两个方面保护肖像权。民法典第1018条说,没有本人同意,不能为了赚钱使用别人的照片。侵权责任法第二条明确,伤害别人人身权利要负法律责任。这两条法律构成保护我们照片权利的基础。
第二部分 常见侵权行为类型
第一种是商家盗用照片打广告。比如在没经过同意的情况下,把普通人的照片印在商品包装上。第二种是网络平台乱发他人照片。有些网站会把用户上传的私人照片转作其他用途。第三种是公共场所偷拍乱用。有人在地铁或商场偷拍他人照片,然后传到社交平台。
还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。一是影视作品未经授权使用路人镜头。有些电视剧会把街上路人的画面剪进剧情里。二是培训机构盗用学员照片做宣传。有些教育机构会拿学员的上课照片打广告。
第三部分 发现侵权怎么办
第一步要保存证据。用手机截图保存侵权内容,记录网页地址和时间。如果是实体广告,可以拍照录像。最好找公证处对证据进行固定,这样法律效力更强。
第二步联系侵权方。通过电话、邮件或律师函要求对方停止使用。要明确提出删除内容、公开道歉和赔偿损失的要求。很多小商家接到通知后会立即整改。
如果对方不配合,第三步是投诉举报。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情况,现在很多地方开通了网络举报平台。如果是网络侵权,可以直接在平台投诉,大型网站都有侵权处理通道。
第四部分 法律维权具体步骤
当协商和投诉都不起作用时,就要走法律程序。先去法院提交起诉状,准备好身份证、侵权证据和损失证明。诉讼费根据索赔金额计算,1万元以下的案件只需50元。
法院受理后会有调解程序。很多案件在这个阶段就能解决。比如2021年杭州有个案例,网红发现某服装店盗用她的照片,法院调解后店家赔偿3万元并公开道歉。
调解不成就会正式开庭。法官主要看三个点:有没有使用肖像、是否经过同意、是否用于营利。2020年北京法院判决的明星维权案,就是因为商家无法证明获得授权,最后赔偿80万元。
第五部分 典型案例分析
美妆博主小王案例最有代表性。她在2022年发现某化妆品盗用她的对比图,先保存了网店截图,然后通过平台投诉下架商品。但厂家继续在其他渠道使用,小王就起诉到法院,最终获赔12万元。
中学生家长李女士的案例也值得关注。培训机构未经允许把学生照片印在宣传单上,李女士联合其他家长集体维权。当地教育局介入后,机构不仅赔偿每人5千元,还被处以3万元罚款。
老年群体也发生过典型案例。2023年某保健品公司擅自使用老人的健康讲座照片,被子女发现后举报。市场监管部门快速查处,公司被罚款10万元并登报道歉。
特别提醒
要注意网络表情包的使用。很多人不知道,把朋友照片做成表情包传播也属于侵权。2023年上海就判决过这类案件,被告赔偿原告1.2万元。
维权时记得计算实际损失。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。如果照片被用在不良场所,可以要求更高赔偿。收集医院证明、心理咨询记录等材料能帮助提高赔偿金额。
遇到跨国侵权不要慌。我国法律对发生在国内的侵权行为都有管辖权。2022年有留学生告赢外国旅游网站,因为该网站在中国境内能访问,最后法院判决赔偿生效。
最后建议
每个公民都要有保护意识。上传照片时注意隐私设置,发现被盗用及时行动。商家使用照片前务必取得书面授权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本人在授权书上签字。
遇到复杂情况可以找专业律师。很多律师事务所提供免费咨询,法律援助中心也能帮忙。记住维权时效是3年,从知道被侵权那天开始计算。保护好我们的肖像权,就是保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