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职律师聘用合同_律师事务所聘用律师协议

**如何签好律师聘用合同?这五步一定要看**
**第一步:合同里必须写清楚的六件事**
签合同前要确认双方信息。甲方是请律师的人或公司,乙方是律师或事务所。名字、地址、电话这些基本信息不能写错。
服务内容要一条条列明白。比如法律咨询每次多久,合同审查几日内反馈,打官司时律师要做哪些事。写清楚才能避免后面扯皮。
时间期限要定死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,能不能续约,提前解约怎么赔钱。有个公司去年忘记写截止日期,白付了半年律师费。
钱的问题最关键。律师费是按时算还是按案子算,出差的车费饭钱谁出,发票怎么开。见过有人没写付款时间,律师干完活三个月收不到钱。
保密条款不能少。律师看过的公司文件,谈过的商业秘密,必须白纸黑字写明不能外传。去年有家工厂图纸被泄露,就因合同没写清保密责任。
最后要写明出事怎么解决。先商量还是直接打官司?在哪里打官司?有家电商平台合同写要去北京仲裁,结果人在广州,光路费就花了十几万。
**第二步:跟着七步走,签合同不出错**
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。是要打离婚官司,还是帮公司审合同?有个老板同时要处理劳动纠纷和商标侵权,结果签合同时漏掉商标部分,多花了冤枉钱。
选律师要看口碑和专长。别只看收费便宜,重点看打过多少类似案子。去年有人图便宜找新手律师,结果把简单的债务纠纷搞成了败诉。
谈条件时要敢还价。服务内容、付款方式都能谈。见过客户把按小时收费谈成了分期付款,压力小了一半。记得把谈好的内容都写进合同。
签字前再检查三遍。名字对不对,金额有没有错,服务内容漏没漏。有家公司把"审查英文合同"写成"审查文件",结果律师拒审外文合同。
律师开始干活后要定期跟进。每周问进度,每月要报告。有家建筑公司半年没联系律师,等开庭才发现证据没收集齐。
定期检查服务质量。律师回复及不及时,方案有没有用。发现不对劲要马上提出来,别等到最后才说。
合同到期前两个月就要想好续不续约。有家公司到期忘记续签,律师停止服务导致错过重要谈判。
**第三步:千万级纠纷的真实教训**
去年建材行业龙头华建集团吃了大亏。他们和供应商闹出9.8亿的合同纠纷,急着找律师时犯了三个错:没查律师背景,合同条款太模糊,付款方式没谈妥。
他们签的合同写着"处理相关法律事务",结果律师只管打官司,没帮忙修改新合同,导致又出现同样问题。服务范围没写清,多花了370万律师费。
关键证据保存在公司内网,律师要用时发现合同没写数据保密条款。最后竞品公司拿到了他们的报价单,损失了上亿订单。
好在后来换了合同,明确要求律师每月提交工作报告,每阶段费用分期支付。新律师帮忙整理了所有交易记录,发现对方违约的关键证据,最后反败为胜。
这个案例告诉我们:合同细节决定成败。服务内容要具体到每个动作,保密条款要覆盖所有资料,付款方式要分期把控风险。
**第四步:记住三条法律红线**
《合同法》第60条说,双方都要按约定做事。律师不能偷懒,客户也不能拖欠费用。去年有客户拖欠尾款,被律师告上法庭赔了违约金。
《律师法》第38条强调保密义务。就算合同到期,律师也不能泄露客户秘密。有律师把前客户的谈判策略告诉新客户,被吊销了执照。
《民事诉讼法》第58条对证据有严格要求。合同里最好写明律师要及时保存证据。有家公司因为律师没及时公证网页证据,输掉了商标官司。
特别注意服务费不能超过指导价。某律师收取天价咨询费,结果被法院判定退回多收的300万。要把当地律师收费标准的文件编号写进合同。
**第五步:签合同避坑指南**
重要条款要加粗标红。比如保密责任、违约金数额这些容易扯皮的部分。有家公司把解约条款印成小字,打官司时法院说没尽到提示义务。
附件清单比正文还重要。把要审查的文件列表、案件材料明细都作为合同附件。见过有人没列证据清单,律师漏掉关键录音导致败诉。
签字人要带授权书。公司员工代签时,一定要看公司盖章的委托书。有骗子冒充副总签合同,卷走200万咨询费。
最后记得留原件。彩色扫描件存云端,纸质合同锁进保险箱。有律所搬家时丢了合同正本,结果服务期满客户不认账。
签好合同后要定期复查。遇到新问题要及时签补充协议。医疗集团慈爱去年遇到疫情,就是靠补充协议调整了服务方式,避免了违约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