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的分析和对策有哪些_建筑工程合同风险有哪些

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全流程指南
(一)投标前的准备工作
签订施工合同需要分两步走。第一步是参与投标获取签约资格,第二步是开展合同谈判并完成签约。整个过程中需要平衡双方责任与权利,避免出现不公平条款。
在参与投标前,施工企业要做好三方面调查。首先要确认项目手续是否齐全,需要核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,查看立项文件、土地证、规划许可证等证件是否办理妥当。其次要检查现场施工条件,确认拆迁工作是否完成,场地是否达到通水通电通路的基本要求。最后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业主信用情况,重点调查资金到位率,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还要查看其过往工程合同条款。
(二)投标过程风险把控
投标期间需要仔细研究招标文件。要逐条理解文件内容,准确掌握业主具体要求。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四项核心工作:第一,实地查看施工现场;第二,核对设计图纸与工程量清单;第三,评估各分项工程成本;第四,制定合理报价策略。这些工作能有效降低后期合同风险。
需特别注意两种情况。一种是业主可能在中标通知书发放前,要求施工方直接签署非标准合同。这类合同通常包含大量转嫁风险的条款,对施工方限制多而保护少。另一种是业主提供的合同草案存在明显不平等内容。遇到这种情况,施工企业必须依据相关法规据理力争,要求修改不合理条款。
(三)合同谈判前期准备
获得投标资格后,工作重点应转向合同谈判。企业需要设立专门合同管理部门,通常由经营部门负责。该部门要完成三项任务:第一,全面审查合同条款;第二,评估潜在风险点;第三,制定应对方案。
合同审查要做到三个对照。要将合同条款与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对照,将业主承诺与书面约定进行对照,将权利义务条款与相关法规进行对照。发现条款表述模糊或责任划分不清的内容,必须要求业主进行明确说明。
(四)谈判策略与技巧运用
实质性谈判阶段需要把握三个要点。首先要选派经验丰富的谈判团队,成员应熟悉工程管理和法律知识。其次要制定灵活谈判策略,在关键条款上坚持原则,在次要条款上适当让步。最后要争取合同起草权,掌握条款设定的主动权。
谈判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平衡。要平衡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,平衡业主要求与企业承受能力,平衡当前项目需求与长期合作关系。对于业主提出的不合理要求,可采取"以条件换条件"的方式协商解决。
(五)合同条款的最终确认
在确定合同文本时,要重点核查七类条款。第一类是关于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与时间节点,第二类是工程质量标准和验收程序,第三类是工期要求及延期处理办法,第四类是变更索赔的处理流程,第五类是安全生产责任划分,第六是违约处理方式,第七是争议解决途径。
需要特别关注三个细节。第一,合同语言表述要清晰明确,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。第二,双方权利义务要对等,不能只规定施工方责任而不明确业主义务。第三,要设置风险预警机制,对材料价格波动、政策调整等不可控因素约定处理办法。
通过系统化的流程管理,施工企业可以有效把控合同风险。从前期调查到最终签约,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团队协同配合。只有做好充分准备,才能在保障企业利益的前提下,与业主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。这种科学的合同管理方式,既能维护施工方合法权益,也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。